公共艺术
52 和谐发展-让艺术传递和平——2009中国新疆乌鲁木齐国际雕塑创作营

天池合影

莉莉娅·波恩尼科娃(保加利亚)在工作

雅丹·古风 李刚(新疆)

公牛·船 Kemal Tufan (土耳其)

回旋 Abdul Multhalib Musa(马来西亚)

连接 Caroline Ramersdorfer (奥地利)

云水间 黎日晃 (中国香港)

坦途 张永见 (中国)

云之中 Kurt Othmar Schwager (瑞士)

 

    2009中国新疆乌鲁木齐市国际城市雕塑创作营活动于8月22日在乌鲁木齐市南湖市民广场举行了作品揭幕仪式,历时30天的雕塑营活动取得圆满成功。
    新疆自治区、乌鲁木齐市委、市政府领导和中国雕塑学会领导及专家参加了开幕式。这是新疆首次举办大型的国际性雕塑活动,也是意义非凡而特殊的一次国际雕塑创作营活动。
    此次雕塑创作营以“和谐发展—交流·融和·创新”为主题,过程跌宕起伏,成果却是非凡显著。当世界各国的艺术家踏上行程,开始飞往新疆的时候,发生了“7.5”事件,可这并没 有阻挡来自法国、英国、奥地利、美国、瑞士、荷兰、捷克、土耳其等24个国家和地区的雕塑家,踏上这片美丽的土地,他们在北京暂时停留后直飞乌鲁木齐,克服了没有通讯、没有网络等各 种困难,在工人的配合下,经过30多天的创作,现场加工制作完成了62件雕塑作品,并且得到新疆及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。
    国际性、艺术性、地域性是这次雕塑创作营活动的突出特点。62件雕塑作品国内外各占50%;而在国内雕塑作品中,疆内和疆外各占一半。国际性体现在一半作品来自国外,评委一致 评价国外作品水平比较高;艺术性体现在作品的创新,材料和工艺水平的质量;地域性体现在有相当一部分作品的创作是结合新疆地域文化而设计,有的作品的创意来自新疆的历史,有的作品的创意来自新疆的歌曲,等等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中国西北边陲,面积160多万平方公里,占我国领土的六分之一,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省区。新疆地处亚欧大陆腹地,与俄罗斯、哈萨克斯坦、吉尔吉斯斯坦、塔吉克斯坦、巴基斯坦、蒙 古、印度、阿富汗八国接壤,边境线5600公里,在历史上是沟通东 西方闻名于世的“丝绸之路”的要冲,现在又成为第二座“亚欧大陆 桥”的必经之地,战略位置十分重要。乌鲁木齐是新疆的首府,蒙古语是“优美的牧场”之意,是亚洲大陆的中心点,古代丝路的驿站,她是一座民族风情浓郁的城市,是中国省会城市中民族成分最多的 城市,而且她也是西部发展最快的现代化城市。
    可以这样形容乌鲁木齐:世界上没有哪座城市比她更远离海 洋,所以,她是坚韧的;世界上没有哪座城市比她更善于兼容并蓄, 所以,她是包容的。从丝绸之路上骑着骆驼来的波斯商贾,追随左 宗棠大军挑着扁担西进的天津杨柳青货郎,响应“西部大开发”号 召的来自中国各地的青年们,每一个走进乌鲁木齐的人,都给这座雪域边城抹上了一道独特的色彩。如今,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 们,在乌鲁木齐这片美丽的土地上留下了他们的汗水与心血,用雕 塑这种特殊的艺术语言,传达着和平与和谐的意义。
    在乌鲁木齐,在经历了“7.5”事件之后,在这三十多天的时间里,这些追逐艺术的人们,他们忘记了时差,忘记了国别,忘记了文化的差异,用自己的雕塑艺术语言表达了他们对这块疆土的热爱。
    新疆雕塑学会年逾古稀的老会长激动地说:“这次活动实现了我们50年的心愿。”来自保加利亚的艺术家说:“我相信,不论我们在哪里,我们可以用艺术使美永存于这个星球当中。”来自美国的艺 术家说:“我们希望能够通过我们雕塑的作品,将众多不同的语言转化成和平这一种语言,让世界更美好。”来自土耳其的艺术家说:“我们是艺术的探险家,用心灵创作的作品在世界各地探险,把艺术留 在经过的每个地方,这些都是和平友谊的种子,会让世界成为自由 和平的艺术森林。”
    艺术家们为乌鲁木齐市国际城市雕塑创作营奉献了他们的雕塑作品,他们用艺术让一切融和,让美传递,让和平延续。

 

页数: 共 1/1 页 首页 上一页 1 下一页 尾页
中国雕塑学会 CHINA SCULPTURE INSTITUTE
中国雕塑学会 CHINA SCULPTURE INSTITUTE    备案号:京ICP备12008679号 
中国雕塑学会官方微博:中国雕塑学会CSI(新浪)
微信号:china-sculpture